洪涝灾害后,极易造成疾病的爆发和流行,增强健康意识,提高自我防病能力,对预防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尤为重要。
近期多地降下暴雨,造成的洪涝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灾害。公共卫生危害有极大可能随着洪涝灾害而来。比如,洪涝灾害易引起饮水水源污染,使灾区感染性腹泻、痢疾、伤寒、甲肝等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。另外,洪水淹没粪池、下水道等,导致动物尸体腐败,蚊蝇等各种媒介生物孳生,钩体病、血吸虫、乙脑等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。
同时,洪涝也改变了蚊子、老鼠、苍蝇等病媒生物的生存环境,更有利于它们繁衍传播疾病,我们怎么做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呢?
水灾期间,人们由于在户外活动时间较长、不注意防蚊叮咬,给蚊子提供大量吸血机会,雌蚊吸血后促使卵巢发育产卵。降雨积水增加了蚊虫孳生地,尤其是适应伊蚊的小型积水增加,雌蚊就会在积水里大量产卵,导致蚊虫数量急骤上升。
蚊虫吸血机会增多增加了蚊虫传播疾病的机率,可能导致乙型脑炎、登革热、疟疾等疾病的传播。
①防蚊叮咬
应尽量在居住处安装简易纱门和纱窗;床上使用蚊帐;睡觉前点燃蚊香(有电的环境可以用电热蚊香,无电的环境只能用盘式蚊香);或在暴露皮肤处涂抹避蚊剂防止叮咬。
②控制孳生环境
当洪水退后,因洪水造成的各种洼地和坑、沟等要及时填平,生活区域采取翻缸倒罐清除积水;对不能清除的积水投放或喷洒灭蚊幼剂杀灭蚊幼。
③降低成蚊密度
组织专业队伍,在室外环境开展超低容量或热烟雾喷洒快速灭蚊,必要时室内环境进行滞留喷洒灭蚊。
二、鼠类数量减少但种群构成改变
水灾发生后,鼠类总体数量急剧减少,但在高地或高坡上,密度会增加数倍以上,而且健康、灵敏、强壮和亚成年鼠比例上升。活动区域相对缩小,造成家栖鼠和野栖鼠混居,增加了鼠体外寄生虫和鼠间病原体的交换。由于褐家鼠善游泳,水灾后它的比例会增加,褐家鼠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,导致这2种疾病的发病可能性增加。
①防鼠措施提前规划
临时住处的防鼠:由于灾害期间人群活动范围小,生活和生产的用品少而简单,防鼠比较容易而且效果好。防鼠从灾害事件发生后临时住处或聚居地设点起开始规划,临时住处要整齐,禽畜圈养,杂物堆放离地,食品妥善保管,整理环境,铲除杂草。发现鼠洞要堵塞。
返回家园要防鼠:返家时应注意检查所带的物品,避免夹带老鼠。返家时要彻底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,尽量用容器存放粮食。随后一周要注意检查有无新鲜的鼠粪和鼠洞,一旦发现,及时灭鼠和堵洞。
重建房舍应防鼠:当修理旧房或重新建造新居时,规划防鼠设施。如门、窗与框的空隙小于0.6厘米;地面硬化;管道和电线的穿墙孔要用水泥堵塞;禽舍和畜圈远离住宅;厕所要考虑防蝇防鼠。
②活鼠死鼠都要处理、首选器械灭鼠
用鼠笼、鼠夹、粘鼠板等器械和物理的方法捕鼠
③鼠密度高时投放毒饵
当鼠密度极高或人群受到鼠传疾病严重威胁的时候,则在严密的组织下,在充分宣传的前提下,室内外投放溴敌隆、溴鼠灵或氟鼠灵毒饵。晚上投放,早晨收起或用物品掩盖,晚上再投放或暴露,发现毒饵消耗,加倍补充。毒饵要有警戒色,投饵点有标记。毒饵投放由专业人员或受过培训的人员实施。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各项准备。
④在死鼠的周边喷洒杀虫剂
老鼠死后,鼠体外寄生的革螨、恙螨、跳蚤等会脱离鼠体游离于地面。发现死鼠后,应在死鼠周边喷洒杀虫剂以杀灭蚤、螨等。
三、垃圾和腐败物为蝇类创造条件
水灾给城市垃圾的清运造成影响,堆积的未能及时清运的垃圾会成为蝇类的孳生地。局部地区停电时间过长,存放在冰箱、冰柜里的食物会腐败变质成为蝇类孳生物。另外,水灾会造成动物死亡,未及时发现并清理也会成为蝇类孳生物。
①室内环境快速灭蝇
结合成蚊控制,喷洒与灭蚊相同的药物。同时在多蝇场所用毒蝇绳、灭蝇毒饵杀灭苍蝇。也可挂粘蝇带或粘蝇纸粘捕成蝇。
②室外环境灭蝇
在临时居住处外300米之内的室外环境,设置捕蝇笼屏障带。对粪便、临时厕所、临时生活垃圾收集点等成蝇密度高的环境,每日多次实施超低容量喷雾杀灭成蝇。
③控制孳生地
对人畜粪便、临时厕所、临时生活垃圾收集点、动物尸体等各类孳生物质,撒布或喷洒灭蝇幼剂控制蝇类孳生。
四、灾后健康提示
【潜在洪涝灾害风险地区准备】
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准备:
1. 关注降雨和水情预报;
2. 提前了解本地各类灾害应急电话、紧急转移线路;
3. 地处低洼地带的家庭要提前自备简易救生器材;
4. 保持手机、电话的通讯畅通,以接收相关紧急信息;
5. 做好避险准备,撤离前关掉煤气阀门和总电源。
【灾后健康提示】
1. 注意饮水卫生安全。不喝生水,饮用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,储水容器和饮具必须保证清洁。
2. 注意饮食卫生,防止病从口入。饭前便后洗手;生熟食物要分开,食物要煮熟煮透,剩饭菜要彻底加热后再吃,不吃生冷食物,不吃隔夜的食物,不吃腐败变质或污水浸泡过的食物,不吃淹死、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,同时保证餐具清洁。
3. 注意环境卫生。保护水源,不在水源附近建厕所、禽舍;不随地大小便;垃圾放在指定地点,不乱扔垃圾;及时清除积水和污泥,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消毒;做好防蝇灭蝇,防鼠灭鼠,防螨灭螨;及时处理动物尸体,如深埋或焚烧。
4. 发热、呕吐、腹泻应及时就医。遵听医嘱,若有传染病发生要配合隔离。
5. 注意个人卫生。注意手部清洁,不用手、尤其是脏手揉眼睛。接触病人主动佩戴口罩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。
6. 注意心理健康。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,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。
7. 关注特殊人群护理。妇女、儿童与青少年、老年人、伤病人员等人群在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下,应优先考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