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病媒科普
危险的蜱虫
时间:2024-10-18 浏览量:

       一、什么是蜱虫?

蜱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,俗称狗爬子、草爬子、狗豆子。

我国已发现110余种。蜱是许多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,通常寄生在鼠类、家畜等皮肤较薄、不易骚动的部位;离开动物后附在草上。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,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感染,也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。

二、蜱虫形态

蜱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,长卵圆形,背腹扁平,不吸血时,有米粒大小,吸饱血液后,有黄豆大小。蜱虫的颜色多样,有黑色、灰色、褐色等,可能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系;蜱虫的外形也如同一粒芝麻,两侧各具4条足,有细小带倒刺的口器,因此一旦叮咬到寄主,很难取下。

       三、蜱虫如何“打猎”?

蜱通过探测动物的呼吸、体味,或通过感应身体的热量、水分和振动来找到宿主,有些蜱甚至能认出动物的影子。蜱不能飞也不能跳,在等待动物时,通过第三和第四对腿抓住树叶或草,伸出第一双腿,当寄主经过时,它会迅速抓住并爬上动物身体。有些蜱会很快附着,有些则会继续四处游爬,寻找耳朵等皮肤较薄的地方。

找准目标后,蜱虫吸食管插入皮下,许多蜱种还会分泌一种类似于“水泥”的物质,使它们在进食过程中牢牢地附着在一起;有的蜱吸食管有倒刺,帮助蜱虫保持在原位;蜱还可以分泌少量具有麻醉性质的唾液,这样动物或人就不会感觉到蜱附着在自己身上。蜱虫通常附着在一个较隐蔽的地方,缓慢地吸血,常可达数天而不被感知。

       四、蜱虫危险?

蜱是媒介生物,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(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)使人患病。蜱可携带83种病毒、31种细菌、32种原虫,其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、溃疡或发炎等症状,一般均较轻微。其中,部分疾病,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病,病死率可超过10%,还可引发人间接触传播,造成聚集性疫情,但如果能够早发现、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病死率。

      五、如何预防蜱虫叮咬?

1、熟悉蜱虫的分布情况。蜱虫虽然广泛存在于山野,但迁徙能力差,一般只活动在一些特定区域。如牲畜出没较多经常放牧的草地、野生动物聚集较多的沟谷地带等。

2、做好个人防护。外出时穿长袖衣衫,扎紧腰带、袖口、裤腿,切忌裸露部分躯体和四肢。避免在草地、森林中长时间坐卧。

      3、做好自身检查。从野外回来尽快洗澡检查,并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、耳后、颈部、腋窝、腘部等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,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,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;如不慎皮肤接触蜱,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,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

      六、被叮咬后如何处理?

1、被蜱虫附着后要取下来,必须要取完整,不能挤压蜱虫身体,也不能使用香或烟头烫蜱虫,这样会导致蜱虫受刺激将毒液反喷入伤口内,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。应将棉球吸饱肥皂液,覆盖在蜱虫上,保持30秒钟。当你提起棉球时,蜱虫通常会卡在棉球上。

2、尝试用镊子。这时应该戴上手套,使用高纯无水酒精涂抹蜱虫全身,使蜱虫麻痹不动后,再使用细镊子尽可能地靠近皮肤表面抓住蜱虫的头部,注意,不是夹身子!夹住蜱虫的头部向上垂直拔出,不要扭转或压碎。

3、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周内出现发烧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,请尽快就医,告诉医生最近被蜱虫叮咬的情况,叮咬发生的时间,以及最有可能感染蜱虫的地点。

4、取出蜱虫后,可以用碘酒、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。


image.png


主办单位:北京健卫病媒有害生物防控中心

咨询热线:400-0821-206

服务热线:13823179418

微信服务号